摘要:
疲劳驾驶、疏忽驾驶引发的单车掉线事故(Run-Off-Road 事故,简称ROR事故)是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类型之一,路侧振动带是一项有效预防和减少ROR 事故的技术对策。论文在借鉴国内外路侧振动带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ROR 事故统计分布规律、路侧振动带设计理论与方法、警示规律与警示效果评价标准、施工工艺与应用效果评估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路侧振动带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论文首先通过分析高速公路有代表性的ROR 事故资料,从事故形态、事故车型、事故路段、事故时间以及事故天气研究了ROR 事故分布规律,并发现平直路段是ROR 事故多发路段,小客车是ROR 事故高发车型,碰撞护栏是ROR 事故主要的表现形式。
其次,以ADAMS 车辆动力学仿真模拟软件为平台,通过室内模拟和实践测试验证,建立并校核了桑塔纳3000、骏铃轻卡、铁马重货三种代表车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建立了切削式、陶瓷式以及热熔式三种路侧振动带的路面谱模型,提出了基于ADAMS 车辆动力学仿真模拟的路侧振动带设计理论。
第三,以路侧振动带设计理论为基础,模拟分析了多种不同工况下路侧振动带振动警示效果,并基于噪音警示和振动警示之间的经验关系,研究了路侧振动带警示效果随振动带主要设计要素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基于车轴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和驾驶室内噪音增量值为指标的路侧振动带警示效果评价标准。
第四,提出路侧振动带“设计车型”和“分级设计”理念,研究了路侧振动带分级设计方法和适用条件;基于路肩通车情况研究了路侧振动带偏距的合理取值;提出了改善路侧振动带可视性的诱导对策;对加减速车道、桥梁隧道、交叉口等特殊路段的路侧振动带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路侧振动带的设计流程。
第五,从安全以及环境影响两个角度综合研究了车辆机件耐冲击强度、车辆操控稳定性以及振动噪音对沿线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各类型路侧振动带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测标准;对路侧振动带的实际应用效果从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上进行了研究。
最后,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提出了高速公路路侧振动带应用技术指南,并对尚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